急性中耳炎伴隨感染(兒童)
您的孩子患上了中耳感染(急性中耳炎)。它由細菌或病毒引起。中耳是鼓膜後方的區域。耳咽管連接耳朵及鼻咽管道。耳咽管有助於排出耳朵內的液體。它們還能保持耳朵內外的氣壓平衡。兒童的耳咽管更短,更偏水平狀。這使得耳咽管更容易堵塞。堵塞會導致液體和壓力在中耳聚集。細菌或真菌可能在液體中生長,導致耳部感染。這種感染通常稱之為耳痛。

耳部感染的主要症狀是耳痛。其他症狀可能包括拉耳朵、比平常更煩躁、食慾下降、嘔吐或腹瀉。您的孩子的聽力也可能受到影響。您的孩子可能首先出現呼吸道感染。
耳部感染會自行痊愈。或者,您的孩子可能需要服用藥物。感染消失後,孩子的中耳可能仍有液體。這些液體需要數週或數月才能消失。在此期間,您的孩子可能會有暫時性的聽力損失。但耳痛的其他症狀應該都已消退。
家庭護理
在家照顧你的孩子時, 請遵循以下準則:
-
醫療保健提供者可能開具止痛藥。提供商亦可能開具抗生素來治療感染。這些可能是口服的液體藥物。也可能是耳用滴劑。請遵照提供商的指示給您的孩子服用此類藥物。未事先詢問您孩子的醫療保健提供者請勿給孩子服用其他任何藥物,尤其是第一次服藥。
-
由於很多耳部感染都可以自行痊愈,醫生可能會建議等候數天,再給孩子服用治療感染的藥物。
-
為緩解疼痛,請讓您的孩子在休息時保持直立姿勢。對耳朵進行熱敷和冷敷亦有助於減輕疼痛。
-
切勿在家中或孩子周圍吸煙。讓孩子遠離二手煙。
若要預防未來感染:
-
切勿在孩子附近吸煙。二手煙會增加兒童出現耳部感染的風險。
-
確保您的孩子接受所有適當的疫苗。
-
切勿在寶寶平躺的時候用奶瓶餵奶。(這個姿勢可能導致中耳感染,因為它可能讓牛奶進入耳咽管。)
-
若採用母乳餵養,則請一直餵養至孩子 6 至 12 個月大。
若要使用耳用滴劑:
-
使用耳用滴劑前後請清洗您和孩子的雙手。
-
若藥物存放於冰箱,請先將藥瓶放入溫水中。冰冷的滴劑可能引起耳朵不適。
-
讓孩子躺在平坦的表面。輕輕將孩子的頭轉向一側。
-
用乾淨的紙巾或棉簽清除耳朵內的分泌物。請僅清除外耳。切勿將棉簽放入耳道。
-
對於 3 歲以上兒童,輕輕向上並向後拉動耳垂,以將耳道拉直。對於 3 歲以下兒童,輕輕向下並向後拉動耳垂。
-
將滴管置於耳道上方半英吋位置。這樣可以防止滴管被污染。將藥水滴於一側的耳道。
-
然後讓您的孩子繼續趟 2-3 分鐘。這可以留出時間讓藥物進入耳道。若您的孩子沒有耳痛,輕輕按摩外耳靠近開口的位置。
-
用乾淨的棉球擦掉外耳上多餘的藥物。
複診
遵醫囑接受您的孩子的保健提供者的復診。您的孩子需要複查耳朵,以確保感染已經消失。請與醫療保健提供者聯絡,確定為孩子看診的時間。
給父母的特別建議
若您孩子的耳痛繼續,他們可能需要耳管。醫療保健提供者會在孩子的耳膜內插入小管,以幫助防止液體積聚。這個過程非常簡單,效果良好。
何時尋求醫療建議
如果發生下列任何情況,請致電您孩子的醫療保健提供者:
致電 911
如果發生以下任何情況,請致電 911:
-
頸部疼痛或僵硬
-
呼吸困難
-
您的孩子意識模糊或睡不醒
發燒與小孩
使用數位溫度計測量孩子的體溫。切勿使用水銀溫度計。有不同種類和用途的數位溫度計。其中包括:
-
直腸。對於 3 歲以下的兒童而言,直腸溫度是最準確的。
-
前額(太陽穴)。這適用於 3 歲及以上的孩子。如果 3 個月以下的嬰兒有疾病徵兆,則可首先測此溫度。提供者可能想使用透過直腸溫度進行確認。
-
耳朵(中耳)6 個月之後的孩子的耳溫是準確的,6 個月之前不准確。
-
腋窩(腋下)。此溫度是最不准確的,但可先測量此溫度來檢查任何年齡的兒童是否有疾病徵兆。提供者可能想使用透過直腸溫度進行確認。
-
口腔。不要在未滿 4 歲的孩子口腔中使用溫度計。
謹慎地使用直腸溫度計。遵循產品製造商的指示正確使用。輕輕地插入。在其上面貼標籤,確保不會在口腔中使用它。它可能傳播糞便中的細菌。如果您覺得使用直腸溫度計不舒服,請諮詢醫療保健提供者可使用哪些替代產品。與任何醫療保健提供者談論孩子發燒時,告訴他們您使用哪種溫度計。
如果您的孩子發燒,請在以下時間致電醫療保健提供者。您孩子的醫療保健提供者可能會給出不同體溫數字。遵循醫療保健提供者的指示。
如果孩子發燒,何時致電醫療保健提供者
未滿 3 個月的嬰兒:
-
首先,詢問您孩子的保健提供者測量體溫的方法。
-
直腸或前額:100.4°F (38°C) 或更高
-
腋窩:99°F (37.2°C) 或更高
-
提供者建議的發燒溫度___________
3 個月至 36 個月(3 歲)小孩:
在如下情况下:
Online Medical Reviewer:
Amy Finke RN BSN
Online Medical Reviewer:
Ashutosh Kacker MD
Online Medical Reviewer:
Tara Novick BSN MSN
Date Last Reviewed:
11/1/2022
© 2000-2025 The StayWell Company, LLC. 保留所有权利。 此信息不能代替专业医疗护理。请始终遵循医护人员的指示。